在一个美丽而又带有梦幻般景色的春天的季节里, 在贫困村遂宁市射洪县太乙镇任家沟村,村支部书记、射洪县太乙海阔农机专合社理事长刘海正带着该村的贫困户开始一年中最忙碌的工作——机械耕地。
“跟着刘海干,既能挣钱又能吃饱饭。”正开动拖拉机在全村500亩托管田内机耕的贫困户机手葛海洋说,刘书记自己兴办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玉米水稻制种业,这两年村民包包头越来越有钱了。
“我们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劳动力缺乏,全村有75户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很重。”刘海说,要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小山沟带领群众脱贫,他调研思考多久,最终锁定了把全村土地由农机专合社全程托管,让贫困户通过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动发展产业增收脱贫的路子。
一、解决土地撂荒 农机专合社营运而生
太乙镇任家沟村是远离县城的一个贫困村,前几年,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成本高,许多村民都外出务工,全村80%土地撂荒。“看着田地一天天荒芜,部分乡亲们却一天天贫困,心里很难受。”1995年,在外打工的刘海回到了任家沟村,担任了村干部,2013年这个群众眼里的致富能人被选举为该村党支部书,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撂荒和群众脱贫成为了他反复思考的问题。
“我们这个村的地形是个口袋型,虽然村口有一段路比较狭窄,但是村里面的土地大部分平整,很适合机械化耕作。”经过和村委会一班人讨论,刘海决定和村里的几个外出务工打算回乡创业的村民成立了射洪县太乙海阔农机专业合作社,培养机手12人,筹集资金25万元购买旋耕机、收割机等各类机械。
到目前止,射洪县太乙海阔农机专合社拥有各型农业机械285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5台套、育秧流水线和插秧机25台套、小麦及玉米播种机15台套、大中型收割机12台套、植保机械(含无人机)68台件、粮食烘干机3台套等,总资产净值达560余万元。
“开始大部分村民都不相信,认为种地本来就是一件弄不好还要亏本的事,把撂荒地交给合作社就可以坐地收钱,这种好事哪里去找?”刘海说,经过他和村委会一班人挨家挨户宣传,鼓励任家沟村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为1股,按600元计算,国家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依旧归农户,合作社对社员承诺“收入保底”,并随着市场粮食价格逐年提高社员的经济收入,盈利后按章程提取公积金5%,农益金4%,风险基金5%,剩余利润股民按股份分红,第一批48户村民愿意加入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发出的工资就达53万。
2015年,合作社托管服务面积增加到了10500亩,农机化全程托管涉及射洪县琪森种植专业合作社、射洪县万水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年总产值178.5万元,实现创利润75.9万元;2016-2017年合作社托管服务面积达到了21520亩,农机化全程托管还涉及四川省荣贵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乐禾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种植业主及1850户农户,实现年总产值275.2万元,实现创利润156.9万元。
“传统的耕作方式产量不能保证,有时还要倒贴农资和劳力,通过机械化耕作,每年可以种一季油菜、两季水稻。”贫困户葛兴银说,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实现了“农民种地不下田,春天就能先得钱,打工又能挣份钱,秋天还能分些钱”。
据了解,2017年合作社发出的工资和分红就达130万,全村75户贫困户和葛兴银一样,分享到了合作社带来的诸多“红利”。
二、手把手教贫困户学技术 脱贫路上迈大步
“这几天天气清凉,对于稻田机耕,却是很好的天气,我们早上天刚亮就起床干活,半天时间,我都挣了450元了。”3月18日中午11点,村民葛海洋结束了上午的工作,虽然满头大汗,但他显得格外高兴。
葛海洋是在刘海动员下第一批加入农机合作社的贫困户,在刘海大半年的悉心教授下,他已经熟悉掌握了多项农机操作技术,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熟练工。
“去年我的身份还是‘贫困户’,通过学习农机操作技能技术,我在农闲的时候到县城做装修活,农忙的时候就在农机合作社打工,最高的时候一天能挣1500元,去年底就脱了贫。”葛海洋说,他现在年收入4万多元,自己还买了一辆微型农用货车搞货运,日子正一天天好起来。
“从葛海洋的脱贫经历上,我总结了要致富,还是需要技术,去年11月,我在村里成立了贫困户农机培训基地,动员更多的贫困户来学习技术。”刘海说,通过“传帮带,一带一”的方式,目前已有65人掌握了农机操作技术,这几天大家每天都能挣到200至500元的工资。
三、拓宽农机化全程托管路子 走出射洪实现跨区作业
看着合作社的队伍越来越大,该村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乡“投奔”刘海。村民匡永乐告诉记者,他家的30亩地刚刚入股,目前全村有90%以上的农户跟着他干,100%的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
“今年合作社全程托管了3万多亩耕地,除了任家沟村和驼柏树村等太乙镇其他村,曹碑、大榆、青岗、涪西、金家等射洪县的8个乡镇蓬溪县文井镇畋3个村1500亩耕地都享受到了合作社的全程托管或单程农事代理服务。”刘海说,随着海丰合作社的作业面积和地域扩展,他发展的视野也随之扩展。
“下一步我有两个打算,第一是把‘队伍’带出去,到汉中等产量地区开展跨区作业;第二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生产有机大米,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在帮扶单位市人保财险公司的帮助下,我的种植、养殖业都进行了保险,降低了风险,我打算继续拓宽产业渠道,实现乡亲们稳定脱贫。”刘海说,现在的农机技术越来越先进,我的收割机可以实现一头出粮食、一头出打碎的秸秆,这些秸秆正好做青储饲料,正好用来养牛。他打算建500平方的生态养殖场,让贫困户中的残疾人、弱劳动力者到养殖场打工。另外再建一座青储饲料加工厂,让每亩田的效益最大化发挥,让整个村的产业生态、循环、可持续。刘海粗略的算了下,养殖场和饲料加工厂可以解决69人的就业问题,人均能增收3000元 。
“等集体收入逐步壮大了,我们就可以用来修路、安装路灯……慢慢改变这个边远山村的面貌,等以后基础设施完善了,产业发展成熟了,我的心愿也就实现了。”
刘海的心愿是什么?他表示,将不忘初心,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把昔日贫困落后任家沟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村是他最大的心愿!